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报告

跨境并购敏感行业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时间:2024-07-22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8 栏目名: 行业报告 文档下载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一,企业要选择好并购目标。在全面了解跨国并购经验之后,并购企业才能更好地规避政治环境风险、营运风险以及体制风险。第六,跨国并购后的企业要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企业要选择好并购目标。
企业首先要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为了品牌技术,还是为了市场资源。并购行为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购对象之间的匹配程度,一定要选择与企业并购目的相符合的目标企业。其次,企业要考虑自身是否有足够的资本实力、并购目标企业的环境和目标企业的价值所在,要看价值导向,不能盲目收购便宜企业,被机会导向影响。
第二,在实施跨国并购前,企业要确定好自己的并购战略规划,并对自己和目标企业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估。
在决定并购之前,应从宏观环境与目标企业微观环境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评估,并对并购目标受众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确定自己的并购战略是资源型、品牌型还是市场拓展型并购。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确保信息的全面和准确。
第三,企业要有优秀的海外人才。
人才是一个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跨国经营管理人才也是并购企业之必须。专业的有国际化经验的优秀人才,敬业称职,熟悉国际谈判,熟悉跨国公司企业文化运作和HR体系,有利于被并购企业的营销和管理,同时能够帮助解决企业跨国并购带来的诸多问题,有利于企业合并后的发展。
第四,企业要注意并购中的法律问题。
并购作为特殊的法律交易过程,其中必将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法律问题,例如知识产权和股份收购问题等。这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必须全面了解法律制度,尽可能避免收购后企业在法律问题方面受到不利影响。
第五,注意研究国内外政治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差异,了解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
在全面了解跨国并购经验之后,并购企业才能更好地规避政治环境风险、营运风险以及体制风险。同时,企业在并购之后也要做好内部整合,做好双方企业的文化融合,建立包容,共同的企业文化。
第六,跨国并购后的企业要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跨国公司一般具有技术、金融、管理、资源等方面的整体优势,企业要好好发挥自己的优势,趋利避害。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整合后的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推动跨国并购的动因对并购结果的影响有利有弊,那么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应该更多地看到各种推动因素后面所隐含的风险,认真分析跨国并购行为对企业的好处和弊端,采取谨慎的政策:
  首先,要分析并购的成本和收益。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在于低成本劳动力;而欧美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劳动力短缺型经济,我国企业到发达国家投资或并购一个资本密集类的产业,投资回报率一定会比较低。对于企业投资战略来讲,这样的并购从回报率来看是不合算的。而且我国企业收购的外国企业大多已经在经营上存在困难,我国企业不得不为这些外国企业的品牌效应、市场渠道、技术核心付出超额的价格。
  其次,企业文化的冲突不可忽视。我国企业为获得跨国市场或先进技术所选择的并购对象都是一些老牌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具有深厚的企业文化,整合企业文化的成本很高,要想获得并购的协同效益十分困难,这也是国际上许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
  再次,正确看待外在宏观形势。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确使许多企业的股价下跌,但选择出售自己的企业往往是在发展前景上不容乐观,因此低成本绝不能成为选择并购对象的主导因素。跨国并购是一项高度风险、高度系统、高度专业的活动,要成功进行大规模的跨国兼并,宏观上要有战略思路支撑、政策支撑、外汇支撑等,微观上要有详细的目标考察、谈判能力以及事后的整合能力,必须摒弃那种因为外在条件优惠就盲目扩张的机会主义行为。
  另外,注意控制管理者的并购冲动。因为管理者往往是并购活动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但是并购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却是主要股东。管理者出于对自身的信任和建立业绩的冲动往往会做出比股东更冒险的决定。经验证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是导致并购发生和结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最后,要注意设立并购止损线。虽然所有的海外并购都开始于美好的预期,但当并购成本超出预期或预期目标不能实现,止损出局无疑是最佳选择。但是目前有实力进行海外并购的我国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其并购往往会被赋予很多非市场化的因素,即使并购之后整合未成,为了某些非市场化因素的门面,我国企业往往不能及时承认失败、停止亏损。从这一点来说,设立止损线并严格执行,是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之前必做的功课。例如新中基并购普罗旺斯不成功,新中基迅速止损的策略,确实值得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