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电子支付应用状况的调查。个人电子支付应用调查主要是针对个人消费过程中采用电子支付方式的消费行为。用人民币结算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减少,结汇量将减少。可以预见的是,实行人民币结算后,在这6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结算量将大增,增加人民币在整个国际贸易的结算比例。我国进出口贸易绝大部分是以美元或欧元结算,汇率波动风险也主要由境内企业承担。
中国电子支付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中国电子支付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报告简介
电子支付在中国的发展开始于1998年招商银行推出网上银行业务.随后各大银行的网上缴费、移动银行业务和网上交易等逐渐发展起来。银行在初期完全主导着电子支付.大型企业用户与银行之间建立支付接口是最主要的支付模式。但银行在处理中小型商户的业务方面显得不足.于是非银行类的企业开始介入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北京首信、上海环讯、网银在线等诸多具有较强银行接口技术的服务商.在银行基础支付层提供的统一平台和接口的基础上.提供网上支付通道.并通过与银行的二次结算获得分成。这类支付网关型模式是目前国内最成熟的。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支付网关型模式同样表现出不足.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的合作过程中缺乏谈判筹码.二是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于是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在谋求更完善的电子支付服务方式。
2001年以后的电子支付交易额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2005年达到近200亿元。但是市场的高速增长掩盖不了电子支付行业存在的问题。电子支付服务企业目前正在用“免接入费”、“免交易手续费”等非常规的竞争手段抢夺市场.这表明中国的电子支付行业发展还非常不成熟。除了政策风险、安全隐患、诚信缺失等制约电子支付的瓶颈外.对应用需求研究不足也是一个关键制约因素。
《中国电子支付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旨在通过电子支付应用需求的调研.发现当前电子支付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用户的需求特点和发展趋势.解决电子支付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报告经过历时3个月的调研.通过大样本的网上问卷调查获得了最新的一手资料.并通过专家访谈、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对调研结果进行论证.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用户消费需求.最终对电子支付行业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理性的判断。
报告亮点
对电子支付应用环境的研究。电子支付的服主要务对象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网上业务.电子支付与各应用行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对电子商务行业的深入了解是研究电子支付的基础。赛迪顾问对电子商务等相关行业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这为电子支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电子支付应用状况的调查。企业是电子支付应用的主体.本报告对现有的电子支付应用企业作了抽样调查.分析了电子支付应用企业自身的特点、企业对电子支付的认知度、满意度、电子支付服务主力供应商竞争力等。通过调研结果的深度挖掘.客观的描述企业电子支付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个人电子支付应用状况的调查。个人电子支付应用调查主要是针对个人消费过程中采用电子支付方式的消费行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尤其是B2C、C2C贸易的日益发达.个人电子支付应用需求越来越大。报告通过对现有的电子支付应用群体的特征分析、使用习惯的分析以及使用者对电子支付服务商的满意度评价等.清晰的展现了个人用户电子支付应用状况。
电子支付应用需求趋势的判断。报告所有定性、定量研究都是为了服务于对中国电子支付发展趋势的判断.基于科学的预测方法、多个相关行业的综合分析、大样本的调查而得出发展趋势对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报告目录
中国电子支付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目录
一、中国电子支付应用环境
(一) 政策环境
(二) 技术环境
(三) 市场环境
1、中国电子商务贸易对电子支付的需求
2、中国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二、中国电子支付市场发展状况
(一) 中国电子支付发展历程
(二) 中国电子支付规模及增长
(三) 市场特征与结构
三、企业电子支付应用状况
(一) 企业用户基本特征
1、行业分布特征
2、企业规模特征
3、企业性质特征
(二) 企业应用现状
1、企业电子支付普及程度
2、电子支付方式应用格局
3、主要电子支付平台应用状况
(三) 企业电子支付认知度
1、应用企业对银行的需求
2、应用企业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需求
四、个人电子支付应用状况
(一) 个人电子支付用户基本特征
1、用户结构
(1)年龄
(2)性别特征
(3)学历
(4)职业
(5)收入特征
2、互联网使用习惯
(二) 个人对电子支付的认知度
1、个人对电子支付的态度
2、获取信息的路径
3、主要电子支付服务商品牌知名度
(三) 个人电子支付应用状况
1、个人电子支付应用成熟度
2、影响个人电子支付消费的因素
3、个人使用电子支付的主要交易活动
4、不同电子支付方式偏好
5、主要电子支付平台受欢迎程度
6、个人电子支付满意度评价
五、电子支付应用发展趋势
(一) 环境变化趋势
(二) 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测
(三) 市场结构变化趋势
(四) 用户需求变化趋势
六、建议
(一) 对企业
(二) 对投资者
报告信息
研究要点: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电子商务、市场现状、电子商务企业应用现状、电子商务、服务现状.电子商务个人消费行为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涉及厂商:主要电子商务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提供商.阿里巴巴、淘宝、eBay易趣、买卖通、买卖网、金银岛等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企业.支付宝、首信易支付等主要第三方平台服务商.上百家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数千名电子电子商务买家卖家等。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对企业和个人有什么好处?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执行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职能,即进出口企业在开展货物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并进行跨境对外收付时,商业银行为其提供的采用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货币的国际结算业务。一、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1、 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通常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须经历三个阶段: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以人民币进行金融交易计价,人民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之一。毫无疑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认为,人民币2010年应该加入国际货币基金会特别提款权的一揽子货币中,以着手创建一种全球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和地位的提升都将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动长三角经济发展。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有效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银行结算、清算收入增长,中间业务将迅速崛起;将有利于推动上海成为人民币结算和清算中心,有利于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升中国金融业国际地位等。目前,长三角经济正快速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从长期来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将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
3、 减少国家外汇储备压力和损失。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接近2万亿美元,而且仍在以每年3000亿~4000亿美元的速度急剧膨胀,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外汇储备压力。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大量发行美元,我国承受了大量损失。用人民币结算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减少,结汇量将减少。这将大大缓解外汇资金运用压力,减少外汇储备压力和损失。
4、 货币互换将增加交易量。在G20华盛顿峰会与伦敦峰会之间的不足4个月内,中国人民银行相继与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的央行以及香港金管局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的六份货币互换协定,互换的有效期延长至3年。可以预见的是,实行人民币结算后,在这6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结算量将大增,增加人民币在整个国际贸易的结算比例。可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使用范围和地位。
二、给出口贸易带来的影响
1、 可降低外贸企业外汇风险。我国进出口贸易绝大部分是以美元或欧元结算,汇率波动风险也主要由境内企业承担。因为汇率的变化确实令出口企业很难预计,企业接外单的收益,常常由于汇率的波动而损失掉了。自2005年人民币放弃挂钩美元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达20%左右,人民币的升值、美元和欧元的相对贬值使大量出口企业蒙受损失,汇率的剧烈波动使不少外贸企业因此不敢接单。在人民币试点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后,外贸企业和周边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的贸易伙伴所承受的外币汇率风险即可大部分消除,对出口企业来说应当是重大利好
2、降低结算成本,促进企业出口。以人民币结算还可以为企业节省汇兑成本、贸易融资的费用,从而降低财务成本。减少汇兑,也就减少了结算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资金的结算效率,加快资金周转,更容易锁定利润空间。据有关资料显示,对出口企业来说,用人民币结算大致可以节约3%-5%左右的成本。同时,人民币结算还将减少汇率变化带来的定价成本,外贸企业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一次性锁定价格。
3、对长单和薄利产品影响较大。一般而言,从签订合同到实际履行完毕,时间跨度越长,面临的汇率风险越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在该类产业中更受欢迎。合同履约时间较长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产品生产周期客观上较长,如:船舶、机械设备等;另一种是长期多批次订单,多见于有长期合作关系的老客户。另一方面,处于价值链低端附加值较低的产品,由于本身报价时利润微薄,余地很小,些许的汇率波动就可能突破盈亏平衡点,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日用消费品多属此类,而对于利润率较高的产品来说,汇率的小幅变动并不致于会出现亏损。
三、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前景分析
毫无疑问,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实行的确能为外贸企业带来利益,但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计划存在很多挑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技术上的困难和贸易伙伴企业及国家的接受程度。
从技术层面来说,只要人民币不能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人民币跨境结算就有很大的困难。目前细则仍未出来,如何操作尚不清楚。况且跨境结算中心仍有待建立。据有关方面透露的信息,我国近期拟采取的办法是人民币跨境结算与人民币互换协议潜在挂钩。一旦人民币互换协议执行,当地央行将向本地市场注入人民币,使市场有途径得到人民币,然后指定一、两家中资银行作为主要清算银行,由指定为清算银行的中资银行代替当地央行成为人民币坐市商。同时,与当地贸易企业进行人民币交易的本地银行,通过与中资银行建立联系获得人民币,企业再从本地银行借入人民币支付从中国的进口贸易。